北京同城交友征婚 北京市相亲群

35白皮书 2023-01-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年来婚恋交友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规范婚恋交友平台服务行为、保护消费者合理诉求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行业乱象时有发生。

今年7月南京市民刘女士在某婚恋网站上认识了陈某。这位网友自称是深圳某网络科技公司的高管。此后两人逐渐发展成男女朋友关系。通过参加充值返利活动、解冻账户等方式先后骗取刘112万余元。当刘女士提现时系统一直提示提现失败刘女士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警方查明嫌疑人通过交友网站撒网寻找潜在受害人以恋爱为名取得对方信任后通过推荐投资理财实施诈骗。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

在婚恋网站上刘女士遇到类似“杀猪菜”的情况并不少见。编造高端身份隐瞒婚姻状况假冒单身贵族的“骗婚”“婚姻委托”也不断被曝光。

数据显示中国单身人数已经超过2亿。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朋友圈小等原因年轻人网上交友的需求确实存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用户的行为习惯逐渐转向线上适婚人群也愿意通过婚介平台寻找和认识自己的结婚对象。拥有最新信息技术、互联网社交属性、用户信息更加透明的婚恋网站本应成为单身青年走出单身的重要途径。然而用户隐私泄露等行业乱象仍时有发生。

压实平台的主要职责

婚姻介绍所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如果企业一味追求利益忽视社会责任摧毁的不仅是当事人的终身幸福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以信息保真建立信任应该是交友网站的根本。

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适婚人群的婚恋安全多地相关部门加强了对互联网婚恋平台的整治。其中会员审核强制实名认证备受关注。

早在2017年共青团中央、民政部等部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协调推进工商、工信部门、公安、网监等部门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推动婚恋交友平台严格执行实名认证和实名登记。但现实中并没有严格执行给灰黑产业链留下了可乘之机。

交友乱象频发平台难辞其咎。多位专家表示婚恋网站属于互联网平台经济应根据《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互联网平台实施主体责任指南(征求意见稿)》等政策要求履行信息核实、备案、公示、平台内用户管理、平台内容管理等26项义务。

“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平台可以与用户订立合同在获得授权后依据《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实名认证。"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认为相应的平台也应该加大力度保证用户的数据安全。

有专家建议对于普通网络用户婚恋网站应加强安全提示告知消费者相应风险;对于网上充值用户考虑引入实名认证制度要求上传身份和财产相关证明后再提供服务;对于实体店的会员在收费和提供服务前必须按照承诺进行婚姻和财产证明。不得“先收费后审核”不得以“担保”代替平台审核义务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婚恋平台应以此为契机进行全面调查如是否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是否采取软硬件措施确保用户信息的合法收集和安全存储;其次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强化用户信息保护意识;此外还要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各项制度和规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