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属于鱼类 娃娃鱼是什么种类的动物

35白皮书 2023-01-26

“娃娃鱼”是中国大鲵的俗称因叫声如婴儿啼哭而广为人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大鲵只有一种。但中科院专家近年来发现中国大鲵至少由5种(可能是8种)组成。如果不及时调整基于“中国大鲵一种”的保护措施小种群物种可能面临灭绝。

中国大鲵的生活照(罗伯特·墨菲摄)

这一发现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卓越中心研究员车静、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院士和该所杰出研究员robert murphy领导的研究团队。北京时间今天(22日)零时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报道了这一成果。

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在线发表。

学术期刊《科学》在官网报道

“娃娃鱼”是中国大鲵的俗称。它不仅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也是世界上更大的两栖类物种体长可达2m。中国大鲵、日本大鲵和美国大鲵组成两栖动物家族。这个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时期。因此中国大鲵在动物进化史上具有极高的进化独特性在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堪称“水中大熊猫”。

2000年robert murphy及其合作者发现中国大鲵黄山种群具有独特的分化。考虑到两栖动物的习性容易隔离和区分而中国大鲵分布广泛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史。"中国不同地区的大鲵种群有明显的分化吗?"“当前的保护策略是否合适?”这样的问题成为研究者开始这项研究的源泉。

“要制定保护措施物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元。中国大鲵在外部性状上缺乏显著差异长期以来被视为一个物种。”车晶解释说过去在保护区划分、人工繁育、增殖放流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中并没有对不同地方的种群区别对待。

从2007年开始经过多年的努力车静及其合作者领导的昆明动物研究所团队从全国范围内的养殖场收集了70只野生和1034只中国大鲵的体组织样本(大部分是皮肤脱落和口腔刮取组织样本)然后对其野生和养殖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

基于中国大鲵线粒体片段、简化基因组SNP、微卫星数据、系统发育关系和遗传结构。

A.基于线粒体基因片段的野生种群(A-E)和四个养殖个体(UIU2)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b .野生种群的分布点;饼图颜色对应图A中的线粒体分支;右下角是基于简化的基因组SNP数据(更优K=5)的群体结构颜色对应线粒体分支。c .培养群体的样本采集点;饼状图的颜色对应于A中的线粒体分支;右下角是基于微卫星数据的群体结构(更优K=1。这里示出了第二更佳K=3)。

发现中国大鲵不是单一物种目前的研究资料支持至少5个物种的划分包括陕西种、四川种、广西种、贵州种和安徽种。此外在农场种群中还意外发现了另外两个独特的分支。此外分布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的记录种群表明中国大鲵可能多达8种这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在对养殖场的随机抽样分析中本研究发现我国养殖场中78.82%的个体是“陕西种”。此外以贵州省为例对微卫星数据的分析表明虽然随机抽样的100个农场个体母源不同但核基因水平已混成一个物种。换句话说保护不当很可能会加速物种的灭绝。

“在如此大型的两栖动物中突然发现如此多的隐藏物种令人震惊这一发现对中国大鲵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车静说如果不及时调整基于“中国大鲵是一个物种”的保护措施不仅部分物种得不到保护而且小种群物种很容易被其他物种侵蚀甚至取代造成遗传资源的巨大损失甚至物种灭绝。

记者:王晨